重大突破:区块链每秒交易吞吐量可达66万笔
金融行业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而在区块链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最被金融从业者质疑的就是区块链技术自身的交易吞吐量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比特币区块链网络每秒3—7笔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整个金融体系的支付结算需求,要知道Visa网络要处理的交易量高达5.6万笔每秒。
这一问题有望在近期得到彻底解决。
悉尼大学红蝮蛇区块链(Red Belly Blockchain)项目组负责人Vincent Gramoli博士对外宣称,经过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德国、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14个不同地点的测试,该区块链项目每秒能够处理的金融交易速度比预想的要高出50倍,其在国际支付方面的速度甚至超过了Visa。
几个月前,红蝮蛇区块链项目曾对外公布,该项目能够在100台机器上提供每秒处理交易超过40万笔。如今,这一交易吞吐量有了更新的突破,达到每秒66万笔。
自区块链技术出世以来,在很多金融场景中能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而被众多金融机构所关注,然而,区块链本身的技术瓶颈却阻碍了其在金融领域大范围的应用落地。
导致瓶颈问题主要是因为区块链的高吞吐量和低存储空间的矛盾,比特币每秒的交易量限制在7笔每秒,以太坊区块链则为20笔每秒,普通消费者想要参与区块链的实际应用,必须先下载应用服务商提供的区块链钱包,但这个有着80GB存储大小的“钱包”,对于普通消费者的手机还是电脑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外关于区块链交易吞吐量问题的探索与实践并没有停止。2015年,少数区块链技术专家开始研究有助于比特币的拓展性的技术解决方案,随后“闪电网络”技术问世,该技术主要探究场景是比特币交易,同时它也是全球较早探究拓展区块链交易吞吐量的解决方案之一。
去年,国内区块链企业已经对外宣称,正在研发解决区块链扩展性及高频交易能力的产品“区块链超导交易网络”,并于今年在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导的测试中表现良好。据了解,超导交易网络是利用了公有云所提供的大规模性能测试环境,该测试持续了1小时,共完成了4亿笔交易,每秒链外交易可达11万笔。
很多人将区块链比做1968年诞生的第一代互联网,坚信区块链将拥有无限可能性。同时,区块链技术同样离不开数据加密、存储和吞吐量等基础设施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技术形态,需要不断提高算法与可靠性,进而实现区块链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原创:区块志